新闻动态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到底适不适合中国企业?

  前段时间看一篇文章,关于认知的,里面有很多的观点较为认同。它说,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力。一般而言,我们的学识、经历和经验会形成一个隧道,人对事物的所有认知和判断都会局限在这个隧道内,并且还会想当然地认定真相就是如此。

  但是,一旦有新事物出现时,我们的认知就会被顷刻颠覆。

  在发现澳大利亚之前,欧洲人认为世界上只有白天鹅,没有其他颜色的天鹅,在他们的认知中,这是存在了1000多年的常识,就是真理。但是,在踏上澳大利亚看到第一只黑天鹅的那一刻,欧洲人的认知崩塌了。
由此,黑天鹅成了欧洲人相互交流和往来信件中的常用语,喻指非常难以预料的、不同寻常的事物。
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都不是世界本身。没有人能绕过自身的感知形式和能力去认识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在人的脑海中所呈现的样子必然受到其主观认知形式的塑造,这就是著名的黑天鹅理论 

  对于阿米巴在本土企业的导入,成功与失败,有效与无效,争议很多,这里面的道理一样,也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近日与一位咨询老师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同样出现了认知的问题,他说失败的原因多半是“水土不服”——文化使然;我说因素很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问题。模式本身没有问题,辅导老师或许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模式与特定的企业一结合问题就来了,有人说,这还不是辅导老师本身的问题。事实上,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这种复杂性来源于三方的化学反应。反应得好,成功; 反应得不好,失败。

  我在落地的培训课中,把阿米巴效果保障归结了这样几点原因:

  1、阿米巴思维的养成;2、阿米巴规则的遵守;3、阿米巴地位的突出;4、阿米巴改进的促动;5、阿米巴激励的兑现;6、阿米巴方案的持续优化;

  另外企业领导层对这套模式的认知与持续的促动实践,各个巴长是否将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与阿米巴的模式实践合二为一,这些也是保障实践效果的因素;但不管怎样,这些都是从归因于内的角度在分析这个问题,即企业在导入阿米巴后如何保障持续的实践效果。

  本质上,导入阿米巴还有前置条件的问题,即导入之前的可行性评估,我一直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导入阿米巴,也不是所有导入阿米巴的企业都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这里面的问题,不能单归因于咨询师本身的问题或单归因于企业的问题。事实上,咨询师在企业内导入阿米巴之前还是要评估可行性的。

  一、从企业运行模式上,营销型的企业往往比生产型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成功;营销型组织在核算上更为简单直接,理念的导入更容易植入和统一;在经营目标的激励和实现上,更易于驱动和实现,在开源和节流的显性成果的获取上,更易体现和实现;当然,不是说所有营销型组织都可以获得成功,也不是说所有生产型组织都不能成功。成功的评判标准是什么?经营目标的实现。经营目标实现的途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开源;一种是节流;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需要有不同的具体的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办法,模式本身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从人才结构和激励上,阿米巴成效更易在人才储备充足、激励(动力)不足的企业获得成功;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推行阿米巴的部门人才储备不足,能力跟不上,理念意识匹配不了,导致阿米巴行动无法跟上脚步;加上企业的激励系统中,过度激励的存在(我曾碰到一个企业,薪酬标准在同行中已经有了明显的超越,加上还有股权激励、年奖等)。因为薪酬制度的不合理而使得阿米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不能找到有效的切入发力点,这样对于巴长们,打破惯有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去导入阿米巴的动力不足,在该企业推行阿米巴的效果可想而知。激励的落脚点是期望巴长巴员们积极改善和提升经营水平,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激励的点不匹配,同样起不到作用。微信图片_20201225145923.jpg

  三、是土壤的问题。土壤是什么?领导层的理念;企业管理沉淀;企业的制度;企业的员工素养;企业的人才体系;企业的商业模式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基因和土壤,影响到落地;阿米巴是一套完整的模式,不是一个单一的方法和工具,它原本是强调理念的融合和精神的激励,强调数据的采集和使用,但这些可能在一些“直截了当”的企业难以生根发芽;理念很重要,但理念不相融,或者相融不接地怎么办?很多企业主都在强调“物质刺激”更重要怎么办?数据很重要,但数据背后的信息如何采集和使用;以前都是直截了当,兵来将档的或者一针见血的;这些都是土壤的问题,文化的问题。

  上面我分析的三个维度是在阿米巴推行实践中,极可能碰到的具体问题,在推行阿米巴前应当作判断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作改良。我把阿米巴模式作了很多本土化的改良,例如,在激励上,模式本身强调双重激励,但我在做项目时更为强调物质经济的手段;例如在数据的引用上,模式本身强调比较分析,但我在做项目时更注重企业的改善能力,不具备改善能力(方向、方法),模式的框架就成了一个空的框架;例如,在理念上,模式本身导入了很多京瓷的理念系统,但我把更多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做正确的事为导向的理念加以引入,这样更能适合我们的本土企业去实践。

  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阿米巴模式是一套经过部分企业实践证实了的好模式,我们引用,不能死搬硬套,教条主义,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批判主义,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客观地分析模式本身和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条件地、批判地取其精华,才是正确明智之举。


发布于 2020-12-25